的酒改改给端出来,他们满在碗里,响响地一碰算是决定了一件大事。
吃完这顿不寻常的晚饭,吴根才陪着牛三娃一起上了偏坡。三娃真的是想给他大哥再说一房女人。他大嫂年前没了以后大哥的四五个孩子就一起涌到他屋里来了,搅得他心烦,搅得媳妇小娥也心烦。孩子们不找婶子找谁呀,跟上他们的光棍爹连饭都吃不上。三娃就思谋着要给大哥再说一房女人,为解自己的烦,更为解大哥的难。他打听到卧马沟偏坡上的李祥娃死了,觉得他丢下的女人马桂花给大哥补添房挺合适,她跟前只有一个几岁大的女儿,不算拖累,至于人们风风雨雨说的那些事无所谓。寡妇门前是非多,向来如此。要是男人硬了,一般女人都不敢胡来。马桂花原来有过一些风流事,那是因为她原来的男人有痨病,满足不了她,如此而已。
牛三娃觉得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和面子再加上吴根才的身份和面子,一起到马桂花窑里去提说这件事可能问题不大。
对这事,吴根才信心就没有牛三娃大,他知道这里面还牵扯着一个郭安屯。
李祥娃害痨病死了以后,郭安屯就成了马桂花炕上的常,并且还是唯一的常。土改前卧马沟就没有谁愿意惹郭安屯,现在就更没有了。吴根才是卧马沟的农会主席党小组长,但他也不好出面管这种事情,倒不是他也怕郭安屯,主要是男女之间的那种事不好管。在往偏坡上马桂花窑里走的路上,吴根才还想:要是真的能把马桂花说的改嫁给三娃他大哥,这倒是一件好事。对卧马沟,对郭安屯都是好事。安屯现在是党里的人,又是村里的主要干部,和寡妇成天搅在一起不好。一个寡妇有啥丢不下的,长的又不是多好看,要是崖口上的月儿吗,还值。吴根才心里一直还惦记着崖口上的月儿,虽然他没有像郭安屯那样在月儿面前表现出粗暴激烈的行动,但心里的念想从来就没有断过,月儿实在是长的太美了,美的让人心疼。他每次见了月儿眼睛都直勾勾地打不过弯,他在心里想过多少次只有找月儿这样的女人做相好才值。为马桂花这样的寡妇坏了名声不值,名声是一辈子的事情,他为郭安屯感到惋惜。
吴根才陪着牛三娃披着一身夜色上了偏坡,到了马桂花的场院门口。她的场院门也是用荆条编纽的栅栏门,卧马沟十家就有九家院子里是这种荆条门。吴根才推了推栅栏门,没有推开,用手一摸里面挂上锁了,于是就吼开嗓门喊叫起来:“马桂花,马桂花。”好一阵马桂花才在窑里应了声,应了声却还是迟迟不出来开院门。这是因为郭安屯在她窑里呢。郭安屯不是天黑才钻进马桂花窑里来的,在晌午天最热的那一阵他就上来了,那一阵坡道上像蒸笼一样热,没人,上来不会让人看见。这是偷偷摸摸不能让人看见的事情。一后晌两个人在炕上折腾了好几回,连晚饭他也是在这里吃的。天黑下来后,郭安屯要走,马桂花挡住不让走,她想让他再陪着说说话。马桂花独独一家住在偏坡上,女儿太小,一天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她希望有人上来作作伴说说话,尤其是希望有男人上来。郭安屯过几天偷偷摸摸上来一次,上来她就缠住不想让他走。
马桂花软软地说了两句挽留的话,郭安屯就又滚到炕上,就像在自己炕上一样,一会逗逗茅茅,一会把手伸到马桂花身上胡乱地揉摸上一阵,三个人在炕上嘻嘻哈哈的像一家人。茅茅就是马桂花的女儿,四岁不到,还不太懂事,她把这个大男人有时候就当成自己的父亲。郭安屯对马桂花也是真心好,不然马桂花也不会这样实心实意地委身于他。实际上痨病鬼祥娃还没有死的时候他们就好上了,那时候祥娃有病干不了重活,郭安屯就时常过来帮忙。明里是在帮祥娃,暗里帮的却是马桂花。祥娃知道自己身上的病,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后来土改开始了,郭安屯又当上民兵队长,是农会里说话算话的人物,在分田分产的过程中他尽自己的能力,给了李祥娃马桂花不少的关照。这时李祥娃也就病入膏肓了,他清楚地知道郭安屯的用心所在,也只好听之任之。土改一年多,日子开始渐渐地好了,李祥娃却扔下他的女人和女儿撒手走了。李祥娃的整个丧事都是郭安屯一手操办的,他不是为了安慰死人,他是为了讨好活人。李祥娃一死他和马桂花来往的就更多了,也更肆无忌惮。当然马桂花是自己愿意的,年轻轻的死了男人,依仗谁呀?地里的庄稼活谁干?生理上的需求咋满足?其实马桂花原来不是这样的,刚嫁过来的时候她也是个正经女人,只是后来遭了厄运,男人病了死了,她的精神和生活一起失去了寄托和依靠,这时候恰好郭安屯伸出手来拉她,这可是一只坚强有力的手呀,她抓住就再也不想松开了。
第十章02(6/6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